流動化學教學版平臺 ——高校教學、科研“新武器”
2022-11-07 11:15 293
在精細化工行業,微化工技術的興起與發展對打破高端精細化學品“卡脖子”的局面,以及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微化工技術作為一個新興學科方向,有許多問題尚待深入研究,需要更多化工技術學科的人才加入,學術界和工業界共同努力,使化工過程強化技術邁上一個新的水平。
PART
01
教學平臺,為學科發展助力
流動化學教學版平臺是歐世盛為順應化學學科發展,為院校和科研單位研發,是以教學或科研為使用方向的流動化微反應平臺設備。
微反應器內的混合性能,相間傳質特性和反應行為是實現微化工連續合成優勢的基礎,而由于微反應器內的尺度效應,其混合、相間傳質和反應行為跟傳統攪拌釜反應器具有巨大的區別。而在傳統的化學化工實驗室并沒有相應的實驗設計和培訓,以讓學生學習了解微化工連續合成技術和基本操作。
流動化學教學版平臺的模塊設計基于微反應連續合成技術,鼓勵學生自主連接搭建微反應連續合成系統,同時通過實驗表征,了解微反應器內微尺度效應,通過模擬實驗,了解實際微反應連續合成過程,初步掌握微反應器連續合成操作,加深對該技術的理解。
流動化學教學版平臺配置涵蓋玻璃反應器、玻璃光化學反應器、Tube-in- Tube反應器等,集合了流動化系統所需的供料單元、反應單元、壓力控制單元、軟件控制系統與一身,可開展豐富的流動化微反應案例教學實驗。
根據配置及教學要求選擇案例反應:
玻璃反應器:化學探針法表征微反應器混合性能實驗、其他類偶氮染料合成、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合成、氧化反應 、關環反應、水解反應等。
璃光化學反應器:硫醇偶聯反應、頻哪醇偶聯反應等。
Tube-in- Tube反應器:蘇丹紅染料褪色反應、Tube-in-tube 羰基化反應等。
流動化學教學版平臺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升級配置,升級之后包含:溫控單元(高低溫一體機)、樣品采集單元(全自動樣品采集器)、在線檢測器(在線紫外檢測器、在線傅里葉中紅外檢測器)等連續流系統解決方案必備的設備。
流動化學教學版平臺作為直觀教學器具,學生可通過透明微反應器清楚地觀察到反應過程,滿足講授微反應流動化學的基礎條件。
流動化學教學版平臺能夠在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學科中,直觀體現化學反應現象;其易操作性能更好地進行微尺度多相流基本規律的系統研究講解;豐富的實驗案例使學生對微反應過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理解化工分離和反應過程的基本要求;提前體驗高效化工、綠色化工、安全化工的未來之路。
更多教學實驗案例請致電或關注我們
PART
02
助力產學研,歐世盛一直在行動
在流動化微反應領域,歐世盛核心設計團隊經過近20年的技術積累,已形成完整的微反應流動化學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在微結構設備材質選擇和結構優化設計、針對復雜體系的應用設備可靠性、微反應化工設備走向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清華大學、哈工大深圳校區、沈陽藥科大學、中科院蘇州藥物研究所和福州大學、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等數十所院校設立流動化學應用開發實驗室。
高校流動化學應用開發實驗室平臺的建立,整合了院校豐富的智力資源、應用企業的供應鏈實力及產業洞察力,通過科研課題、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形式,促進流動化微反應技術科研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同時為高校師生和科研人員提供來自產業界的技術轉化平臺,更好地促進了產學研的發展,共同推動新技術和行業的進步。
PART
03
未來已來,微反應3.0平臺
多年來,依據眾多用戶在連續化微反應實驗流程中的使用習慣和痛點需求,反復試驗、系統研究、大膽創新,實現了微化工設備從理念到工業應用實踐的飛躍,部分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微反應合成常見的液液合成、氣液固合成等相關設備均已商用上市。
歐世盛團隊已經將微反應工藝從1.0的泵+反應器組合、發展到2.0的過程監控及軟件記錄,進而往3.0的以AI+平臺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出現。
它甚至可能實現1天可以篩選百個以上工藝條件,更換反應器時間小于1分鐘,可以快速完成小試工藝開發輕松解決連續流工藝開發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問題……
PART
04
攜手成長,微化工技術專委會入選
作為微化工技術專業委員會發起單位之一,歐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英澤受聘擔任中國化工學會微化工技術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
當時,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委員會成員63人,清華大學駱廣生教授作為清華微化工技術方向創始人和分離科學與技術學術帶頭人,當選為主任委員。 這也是來自制藥、新材料、精細化工等800家產業方企業用戶的肯定。
PART
05
公益課堂,專家學者齊分享
為了幫助制藥、化工企業抓住關鍵技術,攻克及解決中試放大技術與工藝薄弱環節,解決存在的困惑和普遍問題,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的革新性方案,是擺脫現有的行業痛點,走向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模塊化的規?;瘧梦⒎磻夹g的全新之路。
歐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在API制藥家線上學習平臺推出中國制藥工業智能制造大會云上公益課堂——“微化工與綠色制藥”。為期一年,共18期課程。
目前,已有清華大學徐建鴻教授、王凱教授、張吉松教授、沈陽藥科大學藥物化學專業孫鐵民教授、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莫一鳴博士、復旦大學化學系萬力博士等專家學者在公益課講授:微化工技術及其在精細化工過程應用、連續流動化學系統構建與應用、微填充床連續加氫和氧化技術在原料藥合成中的應用、流動化學在藥物合成領域的研究、基于微反應器的綠色有機電化學合成方法、微化工技術在過程強化中的應用等課題。
未來,期待與您一起,共“化”未來!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